2009年03月13日 12:4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謝登科、張先國、季明
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到熱烈的代表團駐地,從積極建言獻策的5000多位代表委員到向全世界傳遞信息的3000多名海內外記者……
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以來首次召開的中國兩會,向各界傳遞了中國應對危機、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
“最艱難的時刻,繁忙的身影讓我們踏實”——危機面前,黨和人民在一起
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沖擊,是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的問題。兩會期間,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深入政協聯組討論和人大代表團審議現場,同代表、委員們共商應對沖擊、推動發展大計。
“在冰雪災害時我們沒慌,在汶川地震時我們也沒慌,為什么?”來自陜西農村基層的陳分新代表聲音洪亮,“因為黨和人民在一起!我們的領導人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第一線!”
“我國目前社會大局穩定,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心理恐慌,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在最艱難的時刻,在最需要幫助的地方,總會出現領導人繁忙的身影,這讓我們感到心里踏實。”來自浙江省金華市的方青代表說。
去年下半年以來,針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車間、訪地頭、到車站、看碼頭,從一系列細微的變化中研判形勢,尋求對策,及時做出“擴內需、保增長”等果斷決策。
今年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密度出訪20多個國家,在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發出“中國聲音”。外界稱,中國的“正月外交”主動拓展中國對外經貿關系,強化國際友誼,意義非同尋常。
在萬家團圓的春節,胡錦濤總書記深入到井岡山革命老區,號召大家弘揚井岡山精神,提振信心,共渡難關。溫家寶總理第7次到地震災區探訪,一路叮囑群眾“溫暖過冬,歡樂過年”。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勤政之舉和愛民之心,讓全國人民感到特別暖和,特別感動。”方青代表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說,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果斷決策,駕馭復雜局面的高超領導能力給了全國人民堅定的信心。
2008年,外部環境的變化使福建建發集團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但在中央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和企業的自我調整下,全年營業額取得了20%的增長。“政府的果斷決策,為企業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新的一年盡管困難不小,但我們有信心創造新的輝煌。”全國人大代表、建發集團董事長王憲榕說。
在陣痛中覺醒,在反思中行動——危機面前,大膽尋求新突破
“真正對經濟有信心,不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而是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有思路、有方法地去處理這些問題。”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兩會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如是說。
作為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最直接承受者,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陣痛中覺醒,在應對中反思。兩會上,代表委員講述的一個個“突圍故事”,構成了一幅直面危機、應對挑戰的“作戰圖”。
兩會期間,中信重工公司總經理任沁新代表接到的越洋電話特別多。就在兩會開幕前,這家國內重型裝備制造的龍頭企業剛與巴西一家企業簽約28套采礦機的合同,并在澳大利亞新成立了一家分公司。
“我們有過痛苦,有過失落,是改革開放激活了企業,成就了企業。”任沁新代表說,“面對危機,只有繼續向改革開放要動力,要活力,才能有出路。”
安徽出版集團去年版權輸出達115項,圖書出口量和國際印刷服務貿易銷售額分別達到5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在物質消費疲軟的時候,文化產品反而可能成為消費熱點;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時候,文化產業反而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代表說。
“最薄弱的領域,往往是最寬闊的投資空間,只要我們堅持改革創新,就能利用好‘倒逼效應’,取得更大的突破。”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顧海良認為,我國產業能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商業“藍海”。
“鐵礦石價格談判到目前還沒拿下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鄧崎琳代表接受采訪時難掩憂慮。我國是鋼鐵大國不是鋼鐵強國,原因在于產業集中度太低,目前只有30%,而日本的集中度是78%,歐盟是80%,美國是76%,“以提高集中度為核心的鋼鐵業振興調整規劃,可以說抓住了要害。”鄧崎琳代表說。
“國家針對當前、著眼長遠出臺的調整與振興規劃,為整個石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石化公司董事長戎光道說,國內年產100多噸的“小煉油”企業仍然不少,這些企業效率低能耗高,此次石化行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有助于淘汰這類“小煉油”企業。
“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浦東新區區長李逸平說。
實現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更大挑戰,也是我們的希望所在——危機面前,科學發展不停步
“不能輕言好轉,但也有很多機會。”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認為,嚴峻形勢里,有些產業在危機中還會得到增長。比如,受益于通信網絡改造的中興、華為,它們今年的海外業務和出口都有可能增長30%以上。“這個消息也給我們在薄霧籠罩的經濟天氣下增加一點希望和春意。”
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如何深刻反思和汲取危機的教訓,并在危機中搶抓機遇,從而實現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更大挑戰,也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作為中國市場經濟和民營經濟“發祥地”之一的溫州,去年曾有8%的中小企業倒閉和停產。今年1月份,溫州產品出口歐洲市場增長5%,出口美國市場增長17%。2月份全市用電量迅速回升,同比增長44%。
“這場危機也給溫州轉型升級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它對國內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純加工型或初級生產企業沖擊較大,這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會迫使企業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說,我們不怕在競爭中淘汰落后的企業,關鍵是留下來的企業通過轉型,發展質量更高、成長勢頭更好,這才是我們的方向。
“只要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就能把增長的‘絆腳石’變為發展的‘墊腳石’。”江蘇亞萍集團董事長陸亞萍代表說,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大幅度地提高保障水平,大手筆地改善民生,讓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全國上下促發展、上水平的信心和積極性才如此高漲。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成都市雖遭受地震的重創,依然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說:“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我們黨歷經幾十年探索出的一條符合規律的城鄉發展道路,這對于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有效落實擴大內需的方針和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全面帶動作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它的核心著力點要放在解決‘三農’問題上,但實際上是城鄉同發展共繁榮之路。”
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中西部地區所受影響相對較小,被視為中國應對危機的大后方。“以全球金融危機為標志,區域經濟發展已經由原來的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轉變為開放型加內生型雙重優勢的地區共同推進。”湖北省長李鴻忠代表認為,作為中部大省的湖北省既有經濟后發達地區資源豐富、勞務成本低的特點,又有像省會武漢這樣比較發達地區,雙重優勢更加凸現,迎來了“彎道超越”的大好機遇。
“很顯然,這場危機為中國經濟的升級轉型增添了很大難度,但是只有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我們才能實現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發展,才能使經濟增長的成果更好地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河南省副省長宋璇濤說,通過擴內需、調結構、重民生等一系列措施的貫徹落實,我們的經濟增長必將會更科學、更有活力、更具持續性。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召開的全國兩會,進一步形成了共識,集聚了力量,這必將使我們戰勝危機、推動發展的各項戰略部署盡快化為現實。
|